台灣專業人士常犯的 4 個簡報錯誤與改善方法
- Brian Mc Closkey
- 5月30日
- 讀畢需時 6 分鐘
已更新:6月12日
非英語母語專業人士的簡報技巧

以非英語母語者的身份用英文進行簡報,在全球商務環境中是一項挑戰。對許多臺灣專業人士而言,即使擁有強大的技術知識,溝通上的障礙仍可能削弱其資訊的影響力。
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將探討臺灣專業人士在簡報中常犯的四個常見錯誤,並分享實用策略,幫助您在國際商務場合中表達得更清晰、自信且專業。
錯誤一:未為成功奠定基礎
最常見的錯誤之一是直接切入簡報內容,卻沒有妥善開場。一個強而有力的開場對於吸引聽眾並引導他們的預期至關重要。要為簡報成功鋪路,聽眾需要清楚了解以下四個要點:
他們為何而來 —— 這場簡報是關鍵內容、實用資訊,還是例行更新?
您是誰 —— 透過清楚介紹自己來建立您的專業信任度。
他們會獲得什麼 —— 明確說明簡報目標、預期成果並簡介簡報架構。
他們應如何參與 —— 告訴聽眾什麼時候以及如何提問。
1. 他們為什麼在這裡?
請明確簡報的目的 —— 是關鍵性更新、技術說明,還是例行進度報告?您需要設定正確的語氣與層次,讓所有人都知道該期待什麼。
來自高語境文化(例如亞洲、中東、中南美洲或南歐)的簡報者,可能期望聽眾能「讀懂語氣」與「看穿語意」。然而,來自低語境文化(如美國、加拿大、歐洲、澳洲或紐西蘭)的聽眾則期望您明確說明簡報的語氣與重點。
2. 您是誰?
聽眾會想知道您是誰,以及為什麼他們應該聽您說話。透過清楚介紹自己來建立信任感。包括您的全名、職稱與相關經驗,讓聽眾相信您是這場簡報的最佳人選。
不要假設聽眾已經認識您 —— 特別是在低語境文化中,簡潔的自我介紹非常重要。
3. 他們會獲得什麼?
在高語境文化中,簡報者可能不會清楚說明簡報目標或成果,因為他們期望聽眾自行理解。但對低語境文化的聽眾來說,若簡報者能使用結構清晰、簡明扼要的語言說明目標,他們會感到更安心。例如:
「今天,我想跟大家說明……
這件事很重要,因為……
在這場簡報結束時,您將清楚了解……」
「今天,我會介紹幾項重要的流程變更。
這些變更至關重要,因為……
簡報結束後,我相信您將能夠……」
「今天,我將探討……
我會說明重點,幫助您……
細節部分我就不展開了,您可以參考附檔資料。」
溝通技巧提示:運用多樣化的語言
在全球商務環境中進行溝通時,使用多樣的語言表達方式不僅展現出良好的溝通技巧,也有助於建立專業形象。以下是建議用語:
「今天,我將探討……我會說明重點,幫助您……細節部分我不多說,您可參考附檔資料。」
請避免重複性的表達,例如:「我接下來要……,然後我要……,我不會去……」
描述簡報架構
使用簡報大綱或議程投影片說明您將要講解的內容,是幫助聽眾掌握重點的有效方式。對來自低語境文化的聽眾而言,這尤其重要,因為他們期望您能明確交代簡報內容。
請用結構化且簡潔的語言溝通,同時注意使用多元表達方式以提升專業性,避免重複使用相同句型。例如:
「我把這場訓練分為四個部分:
第一部分,我會說明……
第二部分,我將聚焦在……
第三部分,我會處理……
最後,我會總結……」
4. 他們應該如何參與?
簡報成功的最後一個關鍵,是明確告知聽眾該如何互動。他們該在什麼時候、以什麼方式發問或發表意見?請明確說明是可以隨時發問、在特定時間發問,還是簡報結束後再提問。例如:
隨時提問:「歡迎大家隨時提出問題或意見。」
指定時間提問:「我會在簡報過程中停下來讓大家發問或評論。」
結束後提問:「請大家將問題留到簡報結束後再提出,謝謝。」
只要掌握以上四個要點,您的簡報就已經成功了一半!
常見錯誤 #2:簡報投影片資訊過載
來自高語境文化的專業人士往往偏好內容豐富的投影片,因為這有助於他們以英文進行簡報。然而,在全球商務環境中,觀眾通常會覺得資訊過多的投影片令人難以吸收、分心甚至疲憊。
最佳實踐建議:
一張投影片一個重點
設計每張投影片時,專注傳達一個關鍵訊息。這不僅讓觀眾更容易掌握重點,也能幫助講者更順利地進行簡報。
只顯示必要的資訊
觀眾會閱讀您放在投影片上的每一個字。如果您不打算講解某部分內容,就不要放在畫面上,以避免分散注意力。
保持畫面簡潔清晰
乾淨有條理的版面能幫助觀眾集中注意力。凌亂的投影片可能會讓人覺得講者準備不充分或思緒不清。
使用多張投影片以提升清晰度
若要講述四個重點,與其擠在一張投影片中,不如拆分成四張各自清楚呈現一個主題。這樣能提升簡報品質與觀眾理解力。
限制字體與顏色數量
建議使用 2–3 種字體與顏色即可。過多的樣式與顏色會令人分心,也會影響您在專業環境中的可信度。
常見錯誤 #3:溝通缺乏結構
在高語境文化中,講故事或較隨性的簡報風格常被接受,但低語境文化的觀眾則更期待邏輯清晰、結構明確的簡報方式。
若講者未有條理地組織重點,觀眾將難以分辨主次資訊。因此,在全球商務中,講者必須以結構化方式傳遞訊息,清楚標示重點,並幫助觀眾判斷資訊的優先順序。
每張投影片的清晰結構應包括:
引導進入主題
當投影片出現時,簡要介紹主題,引導觀眾聚焦:
「這張投影片提供了有關……的資訊。」
「這張圖解釋我們的 QA 流程,特別強調……的重要性。」
說明此頁目標
接著簡單說明這張投影片的目的,讓觀眾聚焦:
「我想要釐清我們新的 QA 流程,並強調……」
「這張很重要,因為它顯示了……我想強調的是……」
講解關鍵重點
進一步解釋細節時,請使用條理清晰、重點導向的語言:
「了解……很重要,因為……」
「首先,我們需要……接著,我們……」
「我想強調……的重要性,因為……」
「我們的流程是:先……然後……」
「讓我重點說明三個重點:(a)……(b)……(c)……」
摘要重點
每張投影片結束前,請花 60 秒回顧要點,幫助觀眾理解與記住關鍵訊息:
「這張投影片有三個要點:第一,……;第二,這個流程對……很關鍵,因此您需要理解……;最後,……」
確認理解
在切換到下一張之前,可以快速確認觀眾是否理解。無需每頁都問,但偶爾詢問可鼓勵互動,也顯示您關注觀眾需求:
「請問有什麼問題?或需要我釐清的地方嗎?」
遵循這種結構化的溝通方式,可以提升簡報效果、增加觀眾吸收力,讓整場簡報更具影響力。
常見錯誤 #4:簡報表達薄弱
以英文簡報時,許多非母語人士會感到緊張,常出現以下情況:
說話速度過快
重複說明、無法收斂重點
思路不清、組織混亂
改善表達的策略:
引導觀眾理解每一張投影片講者需引導觀眾掌握畫面,避免他們迷失重點。可使用語句如:
「請看右邊的……」
「您可以在左側看到……」
引導整場簡報流程簡報就像一段旅程,講者的角色是帶領觀眾同行。讓觀眾清楚目前進度與接下來的方向:
「我們先來看看……」
「我已經說明完……現在來看……」
「接下來我會聚焦在……」
使用『標示語言』(Signposting Language)明確指出簡報邏輯結構,幫助觀眾理解流程與推論:
「我有四個重點要說。第一,……;第二,……;接著,……;最後,……」
「我們需要幾個步驟:首先,……;接下來,……;另一個重要步驟是……;最後,我們必須確保……」
「我想回頭補充一下剛剛提到的……」
「在進入下一部分前,我想特別強調一下……的資料」
有效運用聲音
停頓強調重點:適時停頓讓觀眾有時間吸收重點,展現自信。
改變語速:重要部分放慢速度;簡單說明可加快。
加強語氣與語調:刻意強調關鍵字詞或句子,吸引注意,讓訊息更有記憶點。
這些技巧有助觀眾跟上簡報節奏,讓訊息更具說服力與影響力。
關鍵要點總結:
為簡報奠定成功基礎
清楚說明目的、自我介紹、陳述目標、告知互動方式。
設計支援訊息的投影片
一張一重點,避免資訊爆炸,保持簡潔、聚焦與視覺一致性。
使用結構化方式傳達內容
每張投影片應包含:引導 → 說明目標 → 傳達重點 → 摘要 → 確認理解。
展現自信的簡報表達力
引導觀眾、使用標示語言、變化語速與語調,提升表達影響力。
最後的提醒:
在全球商務環境中做簡報,不只是語言能力的挑戰,更是結構清晰度、文化意識與專業表達的綜合考驗。只要掌握正確策略,即使不是英語母語人士,也能自信、清楚且具說服力地傳達您的訊息。
Brian Mc Closkey is the CEO at NextGen Business Communication Training, a business communication training company for non-native English-speaking professionals in Taiwan.
訂閱我們的電子報,獲得實用的學習資源與免費活動邀請!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