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
文化差異如何影響商業溝通

已更新:6月12日

溝通風格:高語境文化 vs. 低語境文化


溝通風格:高語境文化 vs. 低語境文化


如果您在全球商業環境中工作,卻還不熟悉「高語境文化」與「低語境文化」的差異,那麼這篇文章是必讀內容。我們將透過一場台灣與美國專業人士之間的真實會議,探討文化差異如何影響溝通。

跨文化商業會議情境

來自台灣的高階經理李美參加了一場在紐約舉行的會議,與她的美國同事們會面。會議由馬克·布朗主持,他一開始就直接進入商業討論:

「我們要明確目標:我們需要在下個季度內降低15%的成本、簡化營運流程,並提升市場地位。我希望大家提出我們目前的問題在哪裡,以及需要改變什麼。」

李美對馬克這種直接的方式感到驚訝。在台灣,會議通常先從寒暄與建立關係開始,再進入正題。她感到有些不自在,但還是專心聽著美國同事們坦率地討論公司問題。

輪到她發言時,李美謹慎地表達意見:

「我認為我們團隊整體表現不錯,但有些地方還可以改進。」

她透過暗示的方式點出問題,提出間接性的建議。然而,馬克似乎不太滿意,並進一步追問:

「李美,我們很感謝妳的意見,但我們需要具體想法。到底出了什麼問題?妳建議我們怎麼做?」

此時,李美感到更加不安。在她的文化中,這種直接質問的方式會被視為對抗性的。她努力嘗試用美國同事期望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,但感到困難重重。


台灣團隊正在與美國同事討論一項重要的工作議題。
台灣團隊正在與美國同事討論一項重要的工作議題。

會議結束後,Mark 私下對 Mei 說:

「我注意到你似乎有些不自在。在我們的會議中,我們重視直接且清楚的溝通。直接指出問題是可以的。」

這段對話突顯了高語境與低語境文化之間的根本差異,這個概念由 Edward Hall 所提出。


理解不同的文化溝通風格


高語境文化 vs. 低語境文化的差異

李美來自台灣(高語境文化),而馬克來自美國(低語境文化)。了解這些差異有助於提升跨文化溝通與協作的效率。

高語境文化(如:台灣、日本、中國)

在高語境文化中,溝通往往較為間接,依賴上下文、非語言線索及共同的文化理解。人們重視和諧、人際關係的建立與內在的理解。為了維持團體和諧,通常會避免直接對抗。與其直接陳述意見,個人可能會透過暗示、建議,甚至沉默來表達想法。


低語境文化(如:美國、德國、荷蘭)

在低語境文化中,溝通是直接的。由於人們來自多元背景,訊息必須清楚明確以確保理解。這些文化重視效率、清晰與成果勝於關係的建立。個人被期待公開表達意見、分享觀點,即使意見不同,也可直接表達,而不必擔心破壞人際關係。


李美與馬克互動的重點啟示

1. 李美的觀點(高語境文化)

  • 傾向間接溝通以避免衝突

  • 以委婉方式表達意見,讓對方自行解讀

  • 對馬克直接要求具體回答的方式感到不自在

2. 馬克的觀點(低語境文化)

  • 期望直接、清楚的溝通方式

  • 重視對討論有幫助的明確陳述

  • 當回應太過籠統或模糊時會感到挫折


如何在不同文化中有效溝通

若要在跨文化環境中有效合作,高語境與低語境的溝通者都需要適應對方的風格:

給高語境溝通者的建議(如李美):

  • 為直接討論做好心理準備

  • 練習清楚、簡潔地表達重點

  • 理解直接並不等於對抗


給低語境溝通者的建議(如馬克):

  • 理解間接溝通往往是一種尊重的表現

  • 學會傾聽言外之意,而非僅期待明確陳述

  • 在尋求具體回應之前先建立信任與關係

 

關於高語境與低語境文化溝通的關鍵啟示


文化溝通風格的差異會影響職場互動,但只要具備文化意識並願意調整,就能有效跨越這些溝通鴻溝。無論您來自高語境或低語境文化,了解彼此的差異將有助於提升國際商業合作的效率。透過調整溝通方式,我們能促進彼此理解,建立更具生產力的跨文化工作關係。



Brian Mc Closkey is the CEO at NextGen Business Communication Training, a business communication training company for non-native English-speaking professionals in Taiwan.


訂閱我們的電子報,即可獲得實用的學習資源與免費學習活動邀請。



 
 
 

Comments

Rated 0 out of 5 stars.
No ratings yet

Add a rating
NextGen Business Communication Training Logo

關於我們

我們的服務

為什麼選擇 NextGen

專屬客製化訓練

成功案例分享

常見問答

見證分享

我們的課程

實體課程 F2F

培訓工作坊

學習資源

部落格

活動資訊

網路研討會

線上自我學習

混合式學習方案

一對一教練課程

聯絡

02-2391-9020

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57號3樓

bottom of page